李博禪:《德音》絲竹室內樂
德者,性之端也;樂者,德之華也。金石絲竹,樂之器也。德是人性之正,樂是德之光華,金石絲竹是樂的工具,抒發內心志意。作曲家試圖描繪出中國古代文人音樂家高尚的品格與濃厚的浪漫主義情懷,所謂「希言自然」、「大音希聲」不過如此罷了。
王雲飛:《遠思》絲竹室內樂
遙遠的思念割捨不斷、遙遠的回憶時而浮現。那份遙不可及的情愫永遠牽動著你、我,也許曾經美好、也許曾經感傷,但伴隨著時光荏苒,曾經的青春不復,回首中定有滄桑為伴,老去同行,這難免令人感到一絲酸楚、一絲震顫。作者僅以此曲致以感同身受的人們,願它能為我們帶來些許釋懷、些許慰藉。
周成龍:《密林深處》絲竹室內樂
本曲是以中國雲南地區少數民族的音樂為素材而創作,整曲分五段:第一段:神秘幽靜。第二段:優美如歌。第三段:活潑輕快。第四段:熱烈精彩,笛子自由如花的演奏,與打擊樂的緊跟更引人人勝。第五段:返回幽靜神秘如昔。
郭哲誠:《草蜢弄雞公》絲竹室內樂
草蜢仔,就是蹦跳自如,動作靈敏的蚱蜢,比喻年輕的少女,而雞公則是形容動作有些笨拙卻愛鬥小蚱蜢的老翁,這首恆春民謠和桃花過渡一樣,都是逗趣的調戲情歌。編曲時以雞鳴以及人聲展現出逗趣的場面,中段則採用了台灣音樂素材以及江南絲竹的風格,融合成為了富有歌唱性的中板。
吳大江:《寶島台灣》國樂合奏
這是一首公式化的敘事詩。祖先離鄉背井遠渡重洋,到一個完全陌生的荒島,以後落得怎麼樣?至少是實踐他們的理想和希望。他們沒有被神化,在人的能力範圍內創造出傳奇的成果,從一鋤一翻,日復一日,克服了多少的災禍、多少的戰亂,流了多少的淚、汗、血!辛酸、艱苦的歷程是多麼地漫長…。今天台灣的繁華昌盛,我們可曾思想起?本作品的音樂主題是以台灣民謠《思想起》及車鼓調《牛犁歌》為素材,用交響詩曲體完成。全曲分為四部份:一、引子;二、拓荒;三、戰亂;四、重建。
東北民間樂曲、郭進財整編:《打棗》嗩吶獨奏
是一首以嗩吶為主,配合使用口弦、卡腔二種樂器演奏的獨奏曲,取材自河北的民間音樂,許多嗩吶演奏家都曾根據自己的演奏喜好編寫該曲的不同板本,一般版本都有打擊樂器或笙作為伴奏。
曲子內容在描寫北方果園收獲時節,大家採收紅棗的情景。這是一首很具舞臺效果的樂曲,獨奏者除以嗩吶演奏主要弦律之外,用嗩吶、卡腔和含在喉中的口弦模仿各種人的叫聲、笑聲及說話的聲音,演奏者必須熟練於三種樂器之間的快速轉換,以達到不描寫不同人物彼此對話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