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目介紹
戲曲可說是融合當代文學、音樂與舞蹈等等各方面之綜合結晶,可直接的表現時代的風貌與人文特色。在近代戲曲中,「笛」一直是屬於重要的伴奏樂器,舉凡伴奏崑曲的笛子,音色柔美婉轉,被稱為「曲笛」或「崑笛」,伴奏北方梆子戲的笛子,音色高亢亮麗,被稱為「梆笛」或「高笛」,皆可看出笛子在戲曲伴奏中的重要性。
作曲家運用笛子在戲曲中的重要地位,並將之提升至獨奏的形式,希望透過用三段不同的戲種(儺戲、崑戲、京戲),三種不同的笛子(大笛、曲笛、梆笛),來表達人一生中遇到戲的情景(看戲、聽戲、扮戲),藉此表達戲不只存在於舞台上,更是在我們的生活裡,傳達「人生如戲、戲如人生」。
樂曲分三個樂章:
看戲:人最開始接觸戲曲的時候,往往都是從看戲開始,作曲家運用大笛深沉具有張力的音色,用以表達儺戲裡神秘詭譎的氛圍,並且極具張力的現代派音響設計,敘述人一生中在扮演著不同的角色,不只是看戲,不同時機展現的不同面孔,人生就是一部戲。
聽戲:崑曲所使用的曲笛,音色柔美婉轉,不看戲直接聽崑曲,就是明朝時普羅大眾的生活娛樂。作曲家運用崑曲曲牌「皂羅袍」與「好姐姐」中旋律片段,優美的音樂彷彿用聽的就能感覺到戲,敘述人生中那些倏忽即逝的美好,點點滴滴的流存在心裡。
扮戲:在舞台上粉墨登場的演員們,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唱著不同角色台詞,反觀其實人生也是如此,每人在各種場合總是扮演的不同的角色。作曲家使用京劇曲牌「夜深沉」,讓梆笛高亢嘹亮的音色,表達人生中各種的歡樂與希望。
此曲由小巨人絲竹樂團委約,台北市文化局補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