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gramme Notes
清《誠一堂琴譜》等合參,李孔元打譜。本曲初見於明代《梧岡琴譜》。在琴曲流傳史上,雖曾出現過多種不同名稱。但如實際從旋律、指法和結構上查考,卻可斷定是同一首琴曲的流變。
此曲在近代流傳的版本,只有樂瑛先生根據師授手抄的《滄海龍吟》傳譜演奏錄音的版本,亦屬於傳統傳譜,只是未明其出處。
經比對過數種明、清兩代的傳譜後,選取《誠一堂琴譜》譜本為骨幹,參酌《太古遺音伯牙心法》的泛音與尾聲樂段,按《徽言秘旨》的速度標記,重新打譜。同時也使用較早期的《梧岡琴譜》與《藏春塢琴譜》,校對部分樂句,以求全曲的自然暢達。《誠一堂琴譜》與《徽言秘旨》皆稱此曲為《滄江夜雨》,故從其標題,以詮釋曲意。
樂曲起始,顯示一種陰雲積鬱、星月黯淡的形象。入調之後,雖然音節明快,卻隱現斜風細雨之狀。到速度轉急的樂段,頓現江水陡漲、一瀉千里的態勢。入慢之後的散板,頓挫沈鬱,似聞「中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的淒涼況味。最後,在無可如何的嘆息聲中,以黯然遠引的泛音樂句結束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