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鵬章、羅忠鎔:《春江花月夜》絲竹室內樂

    Programme Notes

    原名《夕陽簫鼓》、《潯陽曲》等。1925年上海大同樂會的柳堯章、鄭覲文首次將此琵琶曲改編成民族管弦樂曲。猶如一幅水墨淋漓、神釆飄逸的山水長卷,樂曲繪聲繪影地描畫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
    第一段:「江樓鐘鼓」,夕陽伏春江,熏風拂漣漪。第二、三段:主題在上四、五度上自由模進,表現了「月上東山水中天,風迴曲水花搖曳」的意境。第五段音樂時而深沉醇厚,時而輕柔透徹,「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的景色映現而出。在一段如歌的旋律之後,速度加快,白帆點點、漁歌陣陣。第七段,由慢而快、頓挫鏗鏘的音型模進,恰似漁舟破水、波瀾拍岸的動態。第九段是全曲高潮「欸乃歸舟」,複線式遞升的旋律由慢漸快,由弱漸強,表現「欸乃」櫓聲中,歸舟回港的畫面。「流波將月去,潮水帶星來」,春無涯、水無涯、歌無涯、夜更無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