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撥樂器

    彈撥樂器是傳統音樂中相當具有柔美形象的樂器,其點狀的音響能夠將旋律演奏得抑揚頓挫,充份反映出漢民族的語言習慣。

    琵琶

    琵琶被喻為中國的魯特琴,有四條絃,手戴指甲撥絃出聲。

    琵琶因演奏的手法而稱作琵琶。以「批」(由右向左推右手食指),「把」(反方向勾右手拇指,如由左至右)進行演奏。

    柳琴


    柳琴是用撥片彈奏的四弦魯特琴,因其似「柳葉」形狀而得名,簡稱為柳琴。它的形狀像是較小的琵琶,聲音也較為高亢嘹亮。

    阮為四條絃的樂器,因西元 250 年晉朝時代竹林七賢中的阮咸而得名。正由於他演奏此樂器的嫻熟,這種樂器以其名命名,簡稱為「阮」。

    因應樂團需要,出現了音箱較大的「大阮」以及較小的「中阮」,在樂團演奏中擔任中低音聲部的演奏,演奏出圓潤飽滿的聲音。

    揚琴

    由竹子製成的揚琴,是以敲擊方式演奏的德西馬琴(hammered dulcimer),非常類似於匈牙利辛巴龍(cymbal)。揚琴起源於中東,明朝(西元 14 世紀末至 15 世紀中葉)由廣東沿海傳入中原。

    古箏

    古箏常被喻為中國的齊特琴(zither),共有 21 根弦,用黏在演奏者手指上的假指甲彈奏。其名稱源自於擬聲,彈奏起來錚錚作響而稱為「箏」。

    古箏是一項古老的樂器,於秦代(西元前 221 年至 206 年)有文獻記載,所以又稱為「古箏」。古箏一般以富含中國音樂特點的五聲音階 ( do、re、mi、sol、la ) 定絃。是唯一可以演奏如流水般效果的多絃樂器,在樂隊中具有畫龍點睛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