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目介紹

    此曲为作曲者结合乐器独奏与电子音乐系列作品的第十八首,同时也是专为东方民族乐器独奏与电子音乐所创作的第八首作品,此作品以相较自由随想的创作心态,让乐思自然流动与演化于时间轴上,营造不同瞬间之意与象。
    乐曲的创作思维仍沿袭着创作者近年来主要的乐想方向,包含:
    一、「表演代言者」:作品以声响音色(timbre)与声音姿态(gesture)作为意象传达之核心乐想(music idea),以及作品表现焦点,扮演一「表演代言者」(performative agent)角色。
    二、「噪乐平衡」:混叠琵琶乐响与相较噪音倾向之电子声响,意图创造一噪音(noise)与乐音(musical sound),既对抗又平衡的共响世界。
    三、「科技延伸」:透过科技辅助延伸琵琶音高范围,扩展琵琶在频谱(spectral)上下两端音区色彩,换言之,以科技强化琵琶的音色表现,使亮者越明(高音区),晦者更暗(低音区),营造作品在音色上的反差与对比效果。
    四、「人机互动」:透过演奏家(琵琶)与电子音乐的交互对话,建置一种只存于科技架构下,独特的「人机互动」(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HCI)创演表现新模式(new mode of expression creation and performance)。
    五、「中西合璧」:最终,探索民族乐器琵琶与科技电子音乐,两种回然不同的东西方媒介在配器与整合创作上之潜能,期望两者不只「止于碰撞」,而能终至「中西合璧」融合一体境地。
    六、「瞬间形式」:在曲式结构设计上,采用不同个性特征段落的聚合,并以一种「非线性」(non-linear)的组合方式展开,换言之,段落连接不必然有着线性逻辑之前后关联性与脉络程式,有时,它接近一种瞬间形式的曲式设计(moment form),在音乐中,瞬间形式被定义为"瞬间镶嵌",而瞬间又被定义为自我包含的独立部分,通过不连续性与作品其他部分相衬。
    《随想意象二》由小巨人丝竹乐团委托创作,为琵琶独奏与电子音乐所创作,将由国内杰出琵琶演奏家张沛翎教授首演于国家演奏厅,值此「新冠病毒」肆虐的当下,创作者希望为疫情所苦听众透过欣赏此作品所带来的自由随想之音乐起伏与情感表现,带来心理上的纾压与疗愈果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