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目介紹

    其他乐章:
    郑光智:《镜花水月》〈花〉
    郑光智:《镜花水月》〈水〉
    郑光智:《镜花水月》〈月〉

    镜花水月,镜中花与水中月,指意境不可以形迹求,比喻空幻飘渺。作曲家透过陶渊明〈桃花源记〉的故事主轴,试图用音乐描写现代人追求心中的梦想与未来时,从外而内的自我反思与探索。
    乐曲设计成四个片段,每个片段皆围绕「笙」而中心,笙是古代历史最悠久的乐器,作曲家将之表达为「人」,而每个片段皆有另外一样主奏乐器相之应和,其余为伴奏乐器。
    镜(独奏笙与笙):晋时武陵渔夫,误入桃花园林,是找寻心中的净土还是逃离纷乱的社会?另一位笙演奏者在观众席或后台吹奏,代表演奏者的心声,不时的响起,笙风格略显现代无调性,象征社会的不安定与内心的挣扎。
    花(葫芦笙与琵琶):描写桃花园的花团锦簇与载歌载舞的模样。花虽美丽芬芳,但却不能永久留存,美好的记忆也是如此,究竟该持续找寻记忆中的花朵,还是将它放在心底的深处?
    水(独奏笙与古筝):水本无形,透过水的反射也恰似一面镜子,渔夫离开桃花源后,作曲家用不停流动的音符为表征流动的水,五声音阶的堆叠呈现印象的画面,笙与古筝的对唱,仿佛人与人内心的回荡。
    月(独奏笙与笛箫):桃花源究竟是渔夫的真实的体验,还只是人追求梦想的一个希冀呢?独奏笙仿佛在月下一个人喃喃自语,笛箫飘渺的乐音像是影子一样,时而起舞,时而漫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