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目介紹

    秉承作者一贯的风格,本曲融入了电子乐,摇滚乐,重金属,西洋管弦乐及中国北方曲艺风味的旋律。原始动机取自作者十余年前的一则思辨加疑惑:看过那么多刻骨铭心、忠贞不渝的爱情故事、史实以及诗篇后,为何自己未曾亲自见闻,或亲身感受这些似乎只存在于传说中的爱情呢?那些美好的、纯粹的感情事迹,真的真实发生过吗?亦或只是人们对美好爱情想像的投射?世间可曾有纯粹的爱情?什么是真实的纯粹的情感?自己会找到心目中期望的、简单的、真实不虚的、可以赤裸袒露自我的爱情吗?于是乎,此之思绪转换与情绪更迭,便生成了这首《可若有情》最初的Demo。其后经过思维的拓展表达之延伸,遂成为是次世界首演之古筝协奏曲。
    乐曲以「可若有情?」的问句开篇,古筝作为思维主体与作为资讯及情绪反馈的乐队不断交汇分离,激烈地进行提问与回馈,企图快速地在短时间内寻求答案。未果,思绪沉静下来,思索已知有关爱与情的一切--可能是被人打扮过的历史,可能是被误解的传说,可能是生物本能的非理性行为,也可能是无序中的偶然有序。如此来回思量,似乎答案就在眼前,旋即又进了死胡同。思维乱了,思绪断了,疑惑又起,不自觉的延续延伸,不断反复抽离叠加。思维横冲直撞,时如弘光欲冲天,时如乱麻无力落尘埃。如是这般往复,直至尾声处,犹在疑问:可若有情?